较近几个月,我的右侧后牙总是隐隐作痛,尤其是吃冷热食物时那种酸爽感简直让人抓狂。起初我以为是上火,喝了不少凉茶,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直到上周和朋友聚餐时,咬到一块脆骨,那种钻心的疼痛让我当场变了脸色。
"你这牙齿怕是出问题了,得赶紧去看看。"朋友的建议让我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困扰。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后,我较终选择了离家不远的闵行区拜博口腔,主要是看到不少评价说那里的医生比较耐心,而且环境看起来干净整洁。
初诊检查过程
预约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前台工作人员态度亲切,帮我安排了第二天上午的时间。到诊所的头一印象不错,大厅明亮整洁,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反而有淡淡的清香。
接诊的是一位姓李的女医生,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样子。她先仔细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让我躺在治疗椅上做检查。"张大嘴,啊——"随着探针轻轻触碰牙齿,我立刻感受到了熟悉的酸痛感。
"这颗磨牙确实有龋坏,已经比较深了。"李医生指着显示屏上的影像给我解释,"你看这里黑色的部分就是蛀掉的地方,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会伤到牙神经。"
听到要补牙,我心里有点发怵。小时候补牙的恐怖记忆还历历在目——刺耳的钻头声、满嘴的药水味,还有那种无处可逃的疼痛感。李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顾虑,笑着说:"现在的技术和材料都比以前好多了,过程会轻松很多。"
补牙过程全记录
确定治疗方案后,护士帮我调整好椅位,围上了一次性围巾。李医生先给牙齿周围注射了一点麻药,针头刺入的瞬间确实有点疼,但很快就麻木了。
等待麻药起效的几分钟里,护士和我闲聊缓解紧张情绪。她告诉我这里的器械都是一人一用一消毒,让我不用担心卫生问题。这点确实让人安心,毕竟现在疫情还没完全结束。
正式开始操作时,李医生先用一个小钩子清理牙齿表面的软垢,然后拿出了那个让我闻风丧胆的——牙钻。出乎意料的是,现在的钻头声音小了很多,更像是电动牙刷的嗡嗡声。李医生手法很稳,每操作一会儿就会停下来问我感觉如何。
清除腐质的过程比想象中快,大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接着李医生用一种蓝色的液体处理牙面,说是为了让补牙材料粘得更牢固。冲洗干净后,就开始分层填充那种白色的树脂材料。
较神奇的是,李医生用一盏特殊的蓝光照射牙齿,短短几十秒材料就凝固了。然后她仔细调整咬合面,让我反复咬合一张特殊的纸,确保补牙后的高度和原来一致。
"好了,起来看看吧。"全程大概四十分钟左右,比预期快了不少。我对着镜子看了看,补过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迹,和天然牙齿的颜色非常接近。
术后注意事项
补牙完成后,李医生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麻药大概两小时后会消退,这期间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以免烫伤口腔。今天尽量不要用补过的那侧咀嚼,让材料完全固化。"
她还特别提醒我,虽然补牙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日常护理不能松懈。"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牙线也要用起来,特别是后牙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说着还送了我一包牙线样品,教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关于费用,这次补牙总共花了680元。李医生解释说价格会根据龋坏程度和使用材料有所不同,我这种情况属于中等深度,所以选择了中等价位的树脂材料。
一周后的感受
现在距离补牙已经过去一周多了,牙齿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感。较让我惊喜的是,补过的地方和真牙几乎没区别,不仅颜色一致,表面光滑度也完全感觉不出差异。
以前总怕冷热刺激的那颗牙,现在吃冰淇淋、喝热汤都没问题了。朋友开玩笑说我现在笑得都比以前自信了,因为不用再担心露出那颗有黑点的牙齿。
当然,我也没忘记医生的嘱咐,现在每天都会认真用牙线清洁牙缝,还特意买了个小镜子检查后牙的清洁情况。毕竟一次补牙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的真谛。
给需要补牙朋友的建议
通过这次经历,我想给有类似问题的朋友几点建议:
首先,牙齿问题不要拖。我的牙如果早点处理,可能龋坏不会那么深,治疗过程也会更简单。那种时不时发作的牙痛真的很影响生活质量。
其次,选择诊所时不要只看价格。干净卫生的环境、耐心的医生可能比便宜几十块钱更重要。我在拜博口腔的感受是,医护人员都很有职业素养,不会为了多收费而夸大问题。
然后,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告诉医生。补牙时我有一次稍微觉得酸,李医生立刻停下来又补了点麻药。良好的沟通能让治疗过程更顺利。
关于拜博口腔的体验
整体来说,这次在闵行拜博口腔的体验让我挺满意的。从预约到治疗结束,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诊所的消毒措施做得很到位,所有器械都是独立包装的,让人放心。
李医生的特色程度也让我印象深刻。她不仅技术熟练,还很在意细节,比如调整咬合面时反复测试了好几次,确保完全合适。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独一的小遗憾是诊所位置稍微有点偏,从地铁站走过来要十几分钟。不过考虑到治疗质量,这点路程还是值得的。听说他们还有其他分店,下次如果需要可能会试试离家更近的那家。
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这次补牙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现在才明白牙齿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的。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有一颗牙轻微龋坏一直没管,结果发展成了牙髓炎,然后不得不做根管治疗,前后跑了好几次诊所,花费也是补牙的好几倍。
牙齿不像皮肤划伤可以自愈,一旦损坏就是不可逆的。现在我看到身边有人抱怨牙疼,都会劝他们尽早检查,毕竟预防性治疗比问题重的后再处理要简单得多。
日常护牙心得分享
补牙回来后,我恶补了不少口腔护理知识,也调整了一些日常习惯。比如以前刷牙总是草草了事,现在懂得了巴氏刷牙法,每颗牙面都刷到位。
牙线成了我每天必备的工具,特别是晚饭后一定会用。刚开始不太习惯,手法笨拙,但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清洁每处牙缝了。不得不说,用牙线后口腔确实清爽很多,早上起床时的口气也改善了不少。
另外,我减少了两餐之间的零食次数,尤其是粘性大的糖果类。如果实在想吃甜食,会尽量选择正餐后立即吃,然后认真刷牙。这些小改变看似微不足道,但对牙齿健康的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对口腔诊所的新认识
以前总觉得看牙医是件可怕的事,诊所都是冷冰冰的。这次经历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拜博口腔的装修以暖色调为主,候诊区有舒适的沙发和杂志,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水族箱,让人放松不少。
医护人员的态度也很温暖,从进门问候到治疗结束,始终保持着特色的亲和力。特别是李医生,讲解病情时用词通俗易懂,还会用牙齿模型直观展示,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让我意识到,现代口腔诊所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个令人恐惧的地方。良好的就医体验对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心理舒适度都有非常大帮助。
后续护理计划
虽然当前的问题解决了,但李医生建议我半年后复查一次,检查补牙材料的状况和口腔整体健康。我打算把这个提醒记在手机日历里,毕竟牙齿保健是个长期工程。
另外,我也在考虑做个齐全的口腔检查,看看其他牙齿有没有潜在问题。预防性检查可能比出了问题再治疗更经济实惠,关键是少受罪。
洗牙也列入了我的计划清单。以前总觉得洗牙会让牙缝变大,现在才知道这是误区。定期洗牙能有效预防牙周疾病,对保持牙齿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
这次补牙经历给我的启示远不止解决了一个牙齿问题那么简单。它让我认识到健康无小事的道理,也改变了我对口腔护理的许多错误认知。
如果有朋友正在为牙病困扰,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他们及时就医。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让治疗过程变得相对舒适,拖延只会让问题恶化,较终受苦的还是自己。
感谢闵行拜博口腔的李医生和护理团队,用特色和耐心帮我解决了困扰多时的牙痛问题。这次经历也让我养成了更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相信这对我的长期健康会有积极影响。
牙齿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工具",却常常被忽视。希望我的分享能让更多人重视起口腔健康,毕竟,能毫无顾忌地享受美食的快乐,是生活中较朴实的幸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