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矫正必须拔牙吗?专科牙医告诉你哪些情况可以避免拔牙!

口腔整形2025-10-28 09:48

一口整齐的牙齿,不仅关乎美观,更关系到健康与自信。

当发现自己的上门牙明显前突,不少人都会担心:

矫正龅牙是否一定要拔牙?

牙齿矫正粘托槽

01 龅牙矫正的本质:为什么有时候需要拔牙?

牙齿矫正从本质上来说,是在有限的颌骨空间内,重新排列牙齿的过程

可以把颌骨想象成一个房间,牙齿就是房间里的家具。

当房间空间不足时,就需要重新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如果牙齿数量过多,或者颌骨相对较小,就会导致牙齿拥挤、前突,形成龅牙。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牙齿排列提供足够的空间,可能需要拔除部分牙齿。

拔牙的主要目的

创造足够的间隙,使前突的牙齿能够向内收,改善面型突度和咬合关系。

常见的拔牙位置是头一前磨牙,因为其位置适中,拔除后能有效为前牙内收提供空间,同时对咀嚼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但正畸医生会基于齐全评估来制定方案,包括牙齿的排列、牙弓的形态、面部的美观要求等,不会轻易决定拔牙。

牙齿矫正模型图

02 哪些情况的龅牙可能避免拔牙?

轻度龅牙

如果龅牙程度较轻,牙齿排列的拥挤度较小,通过扩弓、磨牙远移或者片切等方法,就能为前突的牙齿提供足够的内收空间,此时可能不需要拔牙矫正。

中度龅牙且面型影响小

对于中度龅牙,如果患者的面型凸度不是特别明显,对美观和咬合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患者的牙槽骨骨量充足,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不拔牙的矫正方案。

特殊情况

如果只是单个前牙龅牙,比如一颗前牙或者两颗前牙龅牙外倾,也可以考虑烤瓷冠修复。

修磨牙齿后制作一颗形态位置更好的冠来改善龅牙,此时即使不拔牙,也可以将龅牙的情况改善。

牙齿矫正步骤图

03 哪些情况可能仍需拔牙矫正?

重度龅牙

对于重的的龅牙患者,牙齿前突明显,咬合关系错乱,面型凸度重的,不拔牙很难实现牙齿的内收和咬合关系的调整,以及面型的改善。

这种情况下,拔牙矫正几乎是必要的选择。

牙齿重的拥挤

当牙弓拥挤度在4毫米以上的患者拔牙的可能性较大。

拔牙可以协调牙量与骨量的关系,解除牙列拥挤的状况,减少畸形复发。

面部前突明显

面部前突者(即龅牙),需要拔掉一定数量的牙,以获得间隙,达到内收前牙、前移后牙的目的,改善牙弓突度,缓解面部前突,从而使患者的面部相貌更美观。

伴有骨骼发育异常的龅牙

如果龅牙是由于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如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双颌前突等骨性问题,单纯的正畸矫正可能结果有限,往往需要联合正颌手术进行治疗。

在手术前的正畸矫正过程中,可能需要拔牙为手术创造条件。

隐形牙齿和传统牙齿矫正器展示图

04 替代拔牙的矫正方法有哪些?

对于希望避免拔牙的患者,现代正畸学提供了多种替代方案,当然这些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条件。

扩弓

类似于扩展房间的空间,通过扩大牙弓来获得额外的空间。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上颌狭窄的患者,通过扩大牙弓可以改善牙齿排列。

推磨牙向后

将口腔后部的磨牙向后移动,从而为前部牙齿创造空间。

这种方法可以不拔牙而获得一定的间隙。

邻面去釉(片切)

通过轻微磨除牙齿邻面的釉质(一般控制在安心范围内),获得少量空间。

对于轻度拥挤的患者,这种方法通常有效。

矫治器的选择

使用隐形矫治器如Invisalign通过透明牙套逐步调整牙齿位置,美观且舒适。

传统托槽矫正通过金属或陶瓷托槽施加力量,结果稳定。

不同矫治器对空间利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牙齿矫正牙套金属对比隐形牙套

05 年龄因素如何影响拔牙决策?

青少年患者

由于生长发育的潜力较大,在矫正方案的选择上可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不一定需要拔牙。

例如,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龅牙的同时有重的的下颌后缩,可以运用Twin-block矫治器(双阻板矫治器)或者斜面导板等矫正器改善。

成年人

由于生长发育已经停止,骨骼的改建能力相对较弱,拔牙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

但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多种不拔牙的矫正方案可供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拔牙的独一因素,需要结合牙齿和颌骨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牙齿矫正脸型变化适应症

06 矫正前的评估:医生如何制定个性化方案?

正畸医生在制定矫正方案前,会进行齐全的评估,包括:

影像学检查

通过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区分牙性前突还是骨性前突。

这是判断是否需要拔牙的重要依据。

模型分析

取牙齿模型,正确测量牙弓的长度和宽度,计算牙齿的拥挤度。

面型评估

评估患者的侧面轮廓,判断牙齿内收对面型改善的潜在结果。

牙周健康状况评估

牙周组织健康是正畸治疗的基础,如果存在牙周炎症,需要较高行治疗。

基于这些详细的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出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以便做出更适合的选择。

牙齿矫正过程图

07 与医生沟通:患者应了解哪些关键点?

在与正畸医生沟通矫正方案时,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和交流:

询问不同方案的利弊

了解拔牙与不拔牙方案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可能达到的结果差异。

表达自己的主要诉求

是更关注面型的变化,还是更希望避免拔牙?

让医生了解你的优先级。

了解整个矫正过程

包括矫正时长、复诊频率、注意事项等,做好心理准备。

牙齿矫正哈雷保持器

提出自己的顾虑

如果对拔牙有顾虑,应直接告知医生,医生会结合你的需求与正规判断做出推荐。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矫正成功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出既符合正规标准又能满足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方案。

矫正完成后更让患者欣喜的不仅是笑容变得自然,还有咀嚼效率的提高。

曾经因为牙齿前突造成的清洁死角不再难以清理,口腔卫生状况改善了许多。

一位刚完成矫正的患者分享道:

“两年多的矫正期确实不轻松,但现在每次照镜子都觉得值得。

不仅是牙齿变整齐了,整个面部轮廓也更加协调。”

正如一位口腔医生所说:

牙齿矫正不只是外观改善,更是咬合功能与口腔健康的长期投资。

选择正规渠道,结合正规建议与自身需求,才能做出更适合的选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