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儿童牙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牙,当我说"这颗乳牙蛀了需要补"时,他们一脸惊讶:"乳牙不是会换吗?为什么要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被很多家长忽视的重要问题——乳牙龋齿的治疗。
乳牙蛀了不补?这些危害你知道吗?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蛀了就蛀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恒牙的健康。
首先,乳牙龋齿会引起疼痛。想象一下,当孩子因为牙疼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时,他们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我接诊过一位5岁的小患者,因为多颗乳牙龋坏,长期只能吃流食,导致营养不良,身高体重都低于同龄人。
其次,乳牙龋齿可能引发感染。牙齿的感染可能扩散到颌骨,甚至通过血传播到全身。去年就有一个7岁男孩因为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然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较容易被忽视的是,乳牙龋齿会影响恒牙发育。乳牙就像是为恒牙"占位"的,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旁边的牙齿会倾斜移位,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将来可能需要正畸治疗。而且,乳牙的感染可能损害下方的恒牙胚,导致恒牙发育不良。
为什么乳牙更容易蛀?
很多家长困惑:为什么孩子天天刷牙,还是容易蛀牙?其实,乳牙比恒牙更容易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乳牙结构特殊:乳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比恒牙薄,矿物质含量低,抗酸能力弱,一旦被细菌侵蚀,发展速度比恒牙快得多。
饮食习惯:孩子喜欢吃甜食、喝果汁,这些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为细菌提供养分。
刷牙不深度: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完全,很难自己刷干净牙齿,需要家长帮助。
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细菌更容易繁殖。
这些症状提示孩子可能有蛀牙
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喊牙疼才带来就诊,其实蛀牙早期是有征兆的:
牙齿颜色变化:初期可能表现为白垩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褐色、黑褐色
牙齿表面粗糙:用舌头舔能感觉到牙齿表面不光滑
食物嵌塞:孩子经常说牙缝里卡食物
口臭:即使刷牙后仍有异味
抗拒刷牙:因为牙龈或牙齿敏感而抗拒刷牙
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带孩子看牙医。记住:早期治疗不仅痛苦小、费用低,结果也更好!
乳牙龋齿的治疗方法
根据龋齿的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浅龋:仅限牙釉质层,可以通过涂氟、窝沟封闭等方法阻止龋坏发展。
中龋:已经到达牙本质,需要去除腐质后补牙。现在的补牙材料非常安心,有些甚至含有氟化物可以持续释放保护牙齿。
深龋:接近或已经伤及牙髓,可能需要做乳牙根管治疗。别担心,乳牙根管治疗和成人有所不同,目的是保留牙齿直到正常替换。
重的龋坏:如果牙齿已经无法保留,可能需要拔除后做间隙保持器,为恒牙保留空间。
关于乳牙治疗的常见误区
在门诊中,我经常需要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
误区一:"乳牙治疗会影响恒牙"
事实:规范的乳牙治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恒牙。如果不治疗,感染可能损害恒牙胚。
误区二:"孩子太小不能配合治疗"
事实:3岁以上的孩子大多能配合简单治疗,有经验的儿童牙医会采用适合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还有吸入式镇静等辅助方法。
误区三:"补牙材料有毒"
事实:现代牙科材料都经过严格检测,对儿童安心无害。有些家长担心的"银汞合金"现在已很少用于儿童。
误区四:"治疗一次就能好"
事实:乳牙治疗通常需要2-3次完成,特别是需要根管治疗的情况。治疗后还需要定期复查。
如何预防乳牙龋齿?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以下是我给家长们的建议:
正确刷牙:从头一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3-6岁用豌豆大小。家长要帮助孩子刷牙到7-8岁。
控制甜食:减少吃糖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避免长时间含着奶瓶入睡。
定期检查:从1岁开始每3-6个月看一次牙医,早期发现问题。
可靠防护: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涂氟和窝沟封闭。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奶制品、深绿色蔬菜。
给家长的特别提醒
不要用"看牙医"吓唬孩子:说"不听话就带你去拔牙"这类话会让孩子对牙医产生恐惧。
治疗前做好心理建设:可以通过绘本、动画让孩子了解看牙的过程。
选择儿童牙科专科:儿童牙医在设备、沟通方式上都更适合孩子。
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你也定期检查牙齿,他们会更愿意配合。
记录牙齿情况:拍下孩子牙齿的照片,方便对比观察变化。
乳牙虽然会换,但它们要陪伴孩子6-12年,这段时间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保护好乳牙,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打下基础。下次当孩子乳牙出现问题时,别再犹豫"要不要补"了,及时治疗才是对孩子较好的选择!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现龋齿,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记住:今天的细心呵护,换来的是孩子明天的灿烂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