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颗牙咋这么折腾?今天装基台,下个月再来戴牙冠,跑医院比上班还勤!"上周刚做完种植牙的王阿姨在诊室里直叹气。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我心窝——去年我种牙时,光是等基台和牙冠就跑了五趟医院,耗了四个半月。但上周陪表姐种牙时,医生居然给她一次装完了!这到底咋回事?今天咱就唠唠基台和牙冠的"安装玄学"。
一、传统分步装:等得人抓狂,但更稳当
"种牙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再搭框架,然后贴瓷砖。"社区医院的张大夫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传统种植流程分三步走:先在牙槽骨里埋种植体(相当于地基),等3-6个月骨结合牢固后,切开牙龈装基台(框架),再等2周牙龈愈合后取模做牙冠(贴瓷砖)。
我表姐去年种牙就吃了分步装的苦。头一次手术埋完种植体,她天天喝粥,结果第三周牙龈肿得像包子;好不容易等三个月装基台,又因为牙龈太薄需要植骨;然后戴牙冠时,医生发现咬合不对,返工又耗了半个月。整个过程像坐过山车,光是请假就扣了两千块工资。
但分步装也有分步装的好。我同事老李头种牙时,医生发现他牙槽骨密度不够,特意分了四次调整基台角度。"就像钉钉子,硬砸容易裂,慢慢敲才结实。"他说现在这颗牙用了三年,啃排骨都不带晃的。
二、即刻一体装:省时但挑人,医生技术是关键
"现在有种黑科技叫'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上午种牙下午就能啃苹果!"上周陪表姐种牙时,私立诊所的李主管拿着3D模型比划。原来现在有种一体化基台冠,把基台和牙冠做成"连体婴",通过智能化导板精细定位,一次手术就能完成。
表姐就是这种技术的受益者。她拔完烂牙根,医生当场植入种植体,用CAD/CAM设备30分钟就雕好了临时冠。"就像给手机换壳,咔嗒一声就装好了。"她当天就吃了碗阳春面,现在三个月过去,复查时医生说骨结合情况比分步装的还好。
但这种技术不是谁都能做。李主管翻着表姐的CT片说:"得满足三个条件:牙槽骨高度厚度够、牙龈没有炎症、咬合空间充足。"他特意提醒,去年有位阿姨强行要求即刻装,结果三个月后种植体松动,又得重新手术。
三、这三类人,劝你别追"快"
"种牙不是赛跑,稳当比快重要。"省口腔医院的王医师再三强调。根据临床数据,这三类人强行即刻装,失败几率能飙升三倍:
1. 牙周病"钉子户"
邻居刘叔有十年牙周炎,去年非要赶潮流即刻装牙。结果三个月后种植体周围冒脓包,拍片发现骨吸收了2毫米。"就像烂树根上盖房子,再好的材料也白搭。"现在他戴着活动假牙,见人就念叨"听医生的话不吃亏"。
2. 骨质疏松"玻璃人"
我妈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种牙前医生让她吃半年双膦酸盐。她嫌麻烦偷偷停了药,结果装基台时钻孔就像在豆腐上打洞,现在那颗牙轻轻一碰就晃。"骨头不硬,啥技术都白搭。"主治医生摇头说。
3. 血糖"过山车"患者
小区张大爷有糖尿病,种牙前血糖总在10mmol/L左右徘徊。他儿子找关系让医生即刻装牙,结果伤口三个月没愈合,然后种植体都取出来了。"血糖就像胶水,没干透就使劲粘,肯定掉。"护士长现在拿他当反面教材。
四、过来人建议:别被"快"字迷了眼
"种牙就像找对象,合适比赶时髦重要。"刚完成全口种植的赵大爷说得实在。他跑了五家医院,然后选了需要分步装但医生经验充足的诊所。"虽然多跑两趟,但现在这口牙吃嘛嘛香,比年轻时还结实。"
现在市面上有种怪现象:有些诊所打着"即刻种植"旗号吸引顾客,但医生经验不足反而弄巧成拙。建议大家记住三个原则:
查医生资质:种过500颗以上的才叫熟练工
看设备条件:得有智能化导板和CAD/CAM设备
听方案解释:好医生会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即刻装"
"种牙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上周复查时,我的主治医生指着墙上"十年成功几率98%"的牌子说。现在我这颗分步装的牙已经五年了,每次啃大闸蟹都想起当初的折腾——但正是这些折腾,换来了现在想吃就吃的自由。
然后送大家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种牙等得起才稳得起。"下次再听到"当天种当天吃"的宣传,不妨多问一句:"医生,我这种情况真的适合吗?"毕竟,咱们要的不是一时的快,而是一辈子的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