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您这牙要是不种,以后连豆腐都咬不动!"去年冬天,90岁的张奶奶捂着漏风的嘴直叹气。她缺了四颗后槽牙,吃面条都得泡软了才敢嚼,更别说啃排骨了。家里人跑遍上海,多家诊所都说"年纪太大得植骨",手术风险高。直到遇见上海西郊众植口腔的钟铭医生,这场"啃排骨保卫战"才迎来转机。
一、90岁种牙?医生先问"敢不敢啃排骨"
"钟医生,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种牙?"张奶奶攥着病历本的手直发抖。钟铭医生扶着她坐下,先翻出CT片:"您牙槽骨条件确实薄,但不用植骨。"说着调出3D建模图,"用All-on-4技术,四颗植体就能撑起半口牙,当天就能戴临时牙冠。"
张奶奶家女儿急得直搓手:"之前别的医生说要植骨,还得养半年,这技术靠谱吗?"钟铭医生笑着点开手术视频:"您看,这是85岁王爷爷的病例,他当天就啃了苹果。"转头又对张奶奶说:"不过您得答应我,术后三个月先从软排骨练起,别一上来就啃大棒骨!"
二、手术室里比菜市场还热闹?
手术当天,张奶奶攥着女儿的手进了诊室。没想到这间"手术室"没半点冰冷感——墙上是手绘的向日葵,护士端着热乎的菊花茶过来:"奶奶,咱们先喝口茶,等会儿钟医生给您变魔术!"
"您躺好,咱们先给牙床'量尺寸'。"钟铭医生边说边操作智能化口扫仪,屏幕上的3D模型瞬间成型:"您看,这四颗植体的位置就像盖房子的四根柱子,稳当着呢!"麻醉师轻轻推入麻药,张奶奶还没反应过来,钟铭医生已经利落地在牙槽骨上开了四个小孔。
"奶奶,您感觉怎么样?"护士凑近问。张奶奶眯着眼笑:"就听见'滋滋'响,像电钻修家具,一点不疼!"四十分钟后,四颗植体精细就位,临时牙冠一戴,张奶奶对着镜子"哎呀"一声:"这牙咋跟真的一样?"
三、术后当天啃上软排骨,医生比亲孙子还操心
"奶奶,张嘴我看看。"下午三点,钟铭医生举着手电筒仔细检查,"咬合没问题,今晚就能吃流食。"张奶奶突然咂吧咂吧嘴:"钟医生,我能试试软排骨吗?"诊室里瞬间炸开锅,护士们笑作一团:"奶奶您比年轻人还着急!"
钟铭医生从保温盒里挑了块炖得酥烂的排骨:"先小口咬,感觉酸胀马上停。"张奶奶咬下头一口,眼睛突然亮了:"哎呦,这牙咋比我的老牙还牢靠!"原来All-on-4技术通过斜向植入植体,分散了咬合力,90岁的牙槽骨也能稳稳托住假牙。
术后第七天,张奶奶戴着新牙去菜市场,卖排骨的老板打趣:"老太太牙口比我还好!"她摸着新牙直乐:"以前啃排骨得用剪刀剪,现在直接咬,省事儿!"
四、医生为啥敢给90岁老人"免植骨"?
"不是所有高龄老人都能做All-on-4。"钟铭医生翻着张奶奶的复查记录解释,"她虽然90岁,但骨密度达标,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说着调出术前评估表:"我们做了23项检查,光CT片就拍了三组,确认牙槽骨高度够、血管分布好才敢手术。"
护士长补充道:"钟医生给高龄老人做手术,比照顾自家老人还上心。术后每天视频指导饮食,连牙膏都推荐软毛的。"张奶奶女儿点头:"有次我妈偷吃硬糖,钟医生在电话里急得直喊'奶奶您再这样我可不给保修了'!"
五、种牙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服务值回票价
三个月后复查,钟铭医生拿着对比图直夸:"您这牙槽骨和植体长合得比年轻人还快!"张奶奶摸着新牙笑得见牙不见眼:"现在啃软排骨、嚼花生米都不在话下,孙子都说我返老还童了!"
更让家人安心的是术后服务:每年免费深度洁牙、三年内植体松动免费换、长期提供咬合调整。张奶奶女儿算账:"去小诊所种牙是便宜,但万一出问题连医生都找不到。这里虽然贵点,但医生天天在群里提醒注意事项,比亲闺女还上心!"
如今张奶奶逢人便说:"种牙别听那些'年纪大不能做'的鬼话,找对医生,90岁也能啃排骨!"她的故事在上海西郊众植口腔传开后,不少高龄老人慕名而来。钟铭医生总说:"年龄不是门槛,身体条件才是关键。只要评估合格,我们敢给百岁老人种牙!"
看着张奶奶啃排骨的利落劲儿,谁还能想起她半年前那副漏风的模样?这口新牙,啃的不仅是排骨,更是晚年生活的质量与尊严。正如钟铭医生常说的:"种牙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老人吃得香、笑得欢,这才是医者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