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南湖区向阳街169号的南湖商会大厦A座,嘉诚口腔总院的诊室里总带着股“烟火气”——候诊区常能听见患者说“找姜医生看更安心”“谷医生哄孩子有一套”。这支被牙友们口口相传的医生团队,到底有什么特别?
从副管理者医师到儿童齿科医师,每位医生都有“拿得出手”的绝活
走进嘉诚口腔的医生介绍墙,姜含彬副管理者医师的名字总被种牙患者重点提及。从业多年的他,经手的种植牙实例能装满几大本相册,网友@小吴去年做全口种植时,特意从桐乡赶过来:“姜医生会蹲下来和我平视着讲方案,哪个位置骨量不够、用什么种植体更稳,说得比我自己还清楚。”
如果说姜医生是“种牙定盘星”,苗华明主治医师则是矫正患者的“隐形设计师”。他擅长用智能化工具模拟矫正结果,有位戴牙套的姑娘分享:“苗医生给我看3D动画时说‘3个月后门牙会收1毫米’,结果真的准!现在摘了牙套,朋友都问我是不是整了容。”
儿童齿科诊室里,谷丹医生的白大褂口袋总装着卡通贴纸。有位妈妈说:“我家娃以前一进牙科就哭,谷医生先陪他玩牙齿模型,讲‘小牙菌大作战’的故事,现在主动说‘要找谷阿姨检查牙齿’。”这种“先建立信任再治疗”的方式,让她成了医院的“儿童牙病人气王”。
比技术更打动人的,是“把患者当家人”的温度
在嘉诚的患者评价区,“细节”是高频词。有位老人做活动假牙时,医生特意调慢椅位高度,扶着他坐下;有位上班族约了晚上7点复诊,医生加班等他,结束后还提醒“路口路灯暗,慢点开”;甚至有患者术后收到护士发来的“饮食小贴士”,连粥要煮多久、水果要切多小块都写得清清楚楚。
网友@阿琳的分享更让人暖心:“去年补牙时紧张到手抖,医生停下操作说‘我们先聊5分钟,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开始’。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本来要赶高铁回家,但为了我延后了车次。”这种“患者优先”的理念,或许就是团队被追着夸的关键。
从“看牙”到“护牙”,他们想做的不止是治疗
除了看病,医生们还爱“科普”。姜医生每周四在医院做种植牙讲座,用玉米、核桃演示不同种植体的受力;谷医生把儿童护牙知识编成儿歌,录成短视频发在医院官微;苗医生的矫正实例分享里,总带着“刷牙要刷矫正器内侧”“咬胶每天用10分钟”的小提醒。
正如一位老患者说的:“以前觉得看牙是‘出问题了才去’,现在跟着医生学了好多护牙技巧,半年检查一次,反而省了不少麻烦。”这种“治未病”的理念,让团队从“治病者”变成了“口腔健康守护者”。
想了解更多医生团队信息,或是想预约姜医生、苗医生的看诊?点击页面了解按钮,就能获取专属看诊建议~毕竟看牙这件事,选对医生,才是安心的开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