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齿敏感如何缓解?
上周陪闺蜜去洗牙,她从牙科诊所出来就直皱眉:“牙怎么酸叽叽的?刚喝口温水都倒吸凉气。” 其实这是洗牙后常见的 “敏感反应”—— 牙结石被清除后,牙本质暴露在外界,遇到冷热酸甜刺激就容易 “闹脾气”。我特意找口腔科的张医生聊了聊,整理出 3 步护理法和饮食禁忌,亲测实用。
先搞懂:为啥洗牙后牙齿会敏感?
张医生说,洗牙后敏感分 “正常反应” 和 “异常情况”,先别自己吓自己。
大部分人是正常的。牙结石就像 “硬壳” 贴在牙面上,长期把牙颈部、牙根包得严严实实。洗牙时超声波震掉牙结石,原本被藏着的牙本质突然露出来,牙本质上的小管直接通着牙髓,遇冷遇热时,小管里的液体流动刺激神经,就会酸得发抖。这种敏感通常 3-7 天会慢慢减轻,多不超过两周。
但如果洗牙后两周多,喝温水还疼得跳脚,或者牙龈一直肿着出血,可能是洗牙时器械操作太用力损伤了牙龈,也可能本身有牙周炎没提前处理,得赶紧回诊所复查。
医生亲授 3 步护理法:当天就能缓解敏感
头一步:换支 “***感牙膏”,用对刷牙方式
洗牙当天回家别用普通牙膏 —— 很多牙膏含薄荷、摩擦剂,会刺激暴露的牙本质。张医生让我闺蜜换了支含 “硝酸钾” 或 “氯化锶” 的***感牙膏,这类成分能阻断神经传导,减少酸痛感。
刷牙时也有讲究:别用硬毛牙刷,选软毛的,力度像 “轻抚花瓣” 一样。闺蜜一开始总控制不好力度,张医生教她个小办法:握牙刷时像握笔一样,手指发力轻些,刷到敏感部位绕过去,前三天别太用力刷牙颈部。
第二步:洗牙后 24 小时,用温水漱口别 “猛漱口”
洗牙后几小时,牙龈可能有点轻微出血,别用冷水或热水漱口 —— 水温太极端会刺激牙本质。接杯 37℃左右的温水(和体温差不多),含在嘴里轻轻晃两下再吐出来,别 “咕噜咕噜” 猛漱口,不然会晃到刚清洁完的牙龈,加重敏感。
要是出血稍多,张医生说可以用医用生理盐水漱口(药店能买到),但别天天用,用两天,等牙龈不出血了就换回温水。
第三步:敏感部位 “局部冷敷”,别直接贴冰块
如果牙酸得强,比如吸口凉气都疼,张医生建议用 “间接冷敷”:拿个冰袋裹层毛巾,轻轻贴在脸颊对应敏感牙齿的位置,每次敷 3 分钟就拿开,隔 10 分钟再敷一次。别把冰块直接放嘴里,低温会让牙本质敏感更严峻。
闺蜜试了两天这三步,第三天喝温水就不酸了,一周后吃苹果也没再皱眉。
这 5 类食物别碰!敏感期乱吃东西会 “雪上加霜”
张医生特意列了份 “敏感期饮食黑名单”,洗牙后前一周别碰:
1. 过冷过热的食物:冰棒、冰淇淋、热汤、刚泡好的茶别吃 —— 温度刺激会让牙本质小管 “收缩扩张”,酸得人直咧嘴。闺蜜洗牙后第二天嘴馋吃了口冰西瓜,当场疼得捂住嘴,好半天才缓过来。
2. 酸甜味重的食物:柠檬、山楂、话梅、碳酸饮料别碰。酸的食物会软化牙釉质,甜的会让口腔里细菌增多,都可能加重敏感。有次我见她喝酸梅汤,喝两口就说牙 “发木”,赶紧让她换成了温白开。
3. 硬邦邦的食物:坚果、硬糖、啃玉米别尝试。洗牙后牙龈还没完全修复,硬东西可能硌到牙龈,还会让敏感的牙齿受力不均,疼得更强。
4. 刺激性调料:生蒜、辣椒、芥末别吃。这些调料会刺激牙龈,本来洗牙后牙龈有点脆弱,吃了可能会红肿发炎,延长敏感时间。
5. 带色素的食物:酱油重的红烧肉、桑葚、咖啡别碰。洗牙后牙齿表面暂时更易吸附色素,吃这些可能让牙齿很快变黄,白洗一趟。
其实洗牙后敏感没那么可怕,只要按这 3 步护理,躲开禁忌食物,大多几天就好。张医生说,不少人因为怕敏感不敢洗牙,反而让牙结石越堆越多,然后牙龈萎缩更严峻 —— 比起 “暂时敏感”,好好护牙、定期洗牙才是对牙齿负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