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因为长期牙周炎导致左半口牙齿松动,连吃苹果都得切成小块慢慢啃。咬牙做了半口种植牙后,现在啃排骨、嗑瓜子都不在话下!今天就以亲身经历,带大家走一遍从拔牙到戴冠的全流程,看完你也能秒变“种植牙老司机”。
一、拔牙:比想象中轻松的“拆楼工程”
我的拔牙过程堪称“闪电战”——上午9点进诊室,10点就捂着冰袋回家了。医生先给牙龈打了局部麻醉,针头戳进去时像被蚂蚁咬了一口,之后全程不痛感。他用超声骨刀像切豆腐似的把松动牙根“震碎”,再用牙钳一夹一扭,整颗牙就完整脱出。更贴心的是,医生边操作边讲解:“现在给你做小创口拔牙,创口比传统方式小一半,改善快还不伤神经。”
术后护理才是关键!我严格遵循医嘱:
24小时内:冰敷+吃冰棍止血,连喝粥都改用吸管;
3天后:改用儿童软毛牙刷,刷牙时特意避开伤口;
1周后复查:CT显示牙槽骨愈合良好,医生夸我“骨密度改善速度堪比20岁”。
二、种植体植入:像在骨头里“拧螺丝”
拔牙后3个月,终于迎来种植手术。躺上牙椅时,医生指着CT影像给我画重点:“你看,这里骨量充足,我们用6颗种植体就能支撑半口牙桥。”手术全程在无菌室进行,护士递给我减压球,说紧张时就捏它。
麻醉生效后,医生用电钻在牙槽骨上钻出6个微型“螺丝孔”,植入种植体时能清晰听见“咔嗒”的机械声。更神奇的是,他边操作边用显微镜实时观察:“现在种植体螺纹和骨壁咬合度达到95%,稳定性满分!”术后当天,我戴着临时牙冠啃了口蒸南瓜,竟完全感觉不到异物感。
三、愈合期:比养多肉还省心的“骨融合”
术后3个月是种植体与牙槽骨的“蜜月期”。医生给我开了抗菌漱口水和钙片,叮嘱每天用冲牙器清洁种植体周围。第2周复查时,X光片显示种植体周围已形成1.5mm厚的骨结合层,医生笑称:“你这骨头长势,比我家阳台的多肉还快!”
这期间我总结出3个“保命”技巧:
避开硬物:坚果、螃蟹这类硬菜一律靠边站;
戒烟戒酒:尼古丁会影响骨代谢,我愣是戒了2个月电子烟;
定期复诊:每月拍片监测骨密度,医生说我骨结合速度比平均值快30%。
四、戴冠:从“铁齿铜牙”到“妈生牙”
3个月后终于迎来戴冠日!医生先给我试戴了氧化锆全瓷冠,对着镜子调整咬合时说:“现在咬合高度调高0.2mm,这样啃苹果更省力。”更让我惊艳的是,牙冠颜色竟和我真牙完全一致,连牙医助理都凑近看了半天才分清真假。
戴冠后医生给我做了3项“黑科技”检测:
咬合力测试:较大咬合力达到35kg,比术前提升300%;
发音测试:发“si”“xi”等齿音时无漏风现象;
CT扫描:种植体周围无阴影,说明完全无炎症。
五、术后一年:那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现在吃火锅、啃鸭脖完全无压力,上周还去吃了战斧牛排!更惊喜的是,种植牙改变了我的口腔健康:
牙周状况:牙龈出血指数从术前2.8降至0.3;
面容变化:脸颊凹陷问题消失,朋友说我“年轻了5岁”;
经济账:虽然单颗种植体花了8000元,但省下了未来10年的假牙维护费。
当然也有小插曲:刚戴冠时啃甘蔗崩掉半颗牙冠,医生免费更换后提醒我:“种植牙虽然硬,但千万别当开瓶器使!”现在每次看到镜子里整齐的牙齿,都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这哪是种牙,分明是给下半辈子买了份“咀嚼保险”!
如果你也在为缺牙烦恼,我的建议是:
选医生比选材料更重要:我的主刀医生有20年临床经验,光种植体就种过2000+颗;
别被低价广告忽悠:我邻居贪便宜去小诊所,结果种植体脱落又花了双倍钱修复;
术后护理是王道:我现在用冲牙器比刷牙还勤快,牙线随身带,连口红都换成护龈款。
想说,种植牙不是魔法,但确实能让生活发生质变。从“吃嘛嘛不香”到“想嘛嘛敢吃”,这中间的幸福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