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坐在镜子前,看着自己一口整齐又坚固的牙齿,思绪一下子就飘回到了几年前缺牙的那段日子。那时候,缺牙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心理上的自卑,让我下定决心去种牙。经过一番了解和对比,我选择了瑞士 ITI 亲水种植牙。现在,种牙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结果特别好,我就想着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给正在为缺牙发愁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几年前,一次意外让我磕掉了一颗门牙。当时我还年轻,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没了门牙,我都不敢张嘴笑,跟人交流的时候也总是遮遮掩掩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而且,缺了牙之后,吃饭也变得不方便,很多喜欢吃的东西都没法好好嚼。
我去了好几家口腔医院询问,医生给我介绍了目前国内市场上口碑不错的种植体,像有 “种植界中的头牌” 之称的诺贝尔、韩国性价比高的奥齿泰和登腾、美国百康等等。后来,医生根据我的口腔状况和需求,重点推荐了瑞士 ITI 亲水种植体。说它采用特殊处理使种植体表面具有亲水性,能加速骨细胞附着和生长,大大缩短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愈合时间,挺适合想让牙齿快速愈合的我。我一听,觉得挺适合自己的,虽然价格比其他一些种植体要贵点,但为了能早点摆脱缺牙的困扰,我还是咬咬牙决定选它了。
选好种植体之后,医生先让我看了全智能化电脑设计方案。我看着屏幕上种植体在我口腔里的模拟状态,心里还挺期待的,感觉能提前知道种完牙之后的样子还挺不错的。
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常规检查,要拍片对我的骨质进行测量和评估,确定打算植入的种植体规格。医生跟我说,每个人的口腔状况都不一样,所以得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来选合适的种植体。检查的时候,医生特别仔细,一边检查一边跟我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真正到了种牙那天,我心里特别紧张。躺在手术椅上,听着周围的器械声,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医生看出了我的紧张,一直在旁边安慰我,让我放松。手术开始前,医生给我打了麻药,没过一会儿,嘴巴就麻了,感觉不到疼了。
种植牙的过程分为好几个步骤,先把种植体植入,接着装上基台,然后装上牙冠。手术过程中,我虽然感觉不到疼,但能感觉到医生在我嘴里操作,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过医生的技术特别好,操作很熟练,整个过程也比较顺利。
等手术结束,麻药劲儿还没过去的时候,我还没啥感觉。可等麻药散了,嘴巴就开始疼了,那种疼还挺难受的。不过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不一样,我有个朋友之前种牙结束后麻药散了也没感觉到疼。医生给我开了止痛药,让我按时吃,还嘱咐了我一些术后注意事项。
刚开始的那几天,嘴里多了颗种植牙,我特别不习惯,老是忍不住想用舌头去舔一下,可能就是好奇吧。而且吃饭也得小心翼翼的,只能吃一些软的东西。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慢慢就习惯了嘴里这颗种植牙的存在。大概过了几个月,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说种植体和牙槽骨结合得挺好的,改善得不错。
现在,种牙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这颗种植牙就跟我自己的自然牙一样,没啥区别。我又能像以前一样想吃啥就吃啥了,就连我爱吃的脆骨都能随意吃,心情也变得特别好。
回想起这段种牙的经历,我真是感慨万千。从一开始缺牙的焦虑和自卑,到选择种牙时的纠结,再到手术时的紧张和术后的改善,每一步都不容易。不过现在看到自己又能自信地笑,能正常地吃饭,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想说,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因为缺牙而烦恼,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考虑种植牙。虽然种牙的时候花钱会心疼,但牙齿健康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开心可是长久的。同时,选医院和医生也很重要,一定要选有经验、口碑好的,这样才能确保种牙的结果。希望我的这段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让大家都能早日摆脱缺牙的困扰,重绽自信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