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芸,32岁,西安未央区的普通上班族。近段日子总被同事调侃“笑起来像在憋大招”——其实是左下后槽牙缺了两年,啃苹果只能用右边,时间久了脸都有点歪。更扎心的是,上周和发小拍合照,她悄悄说:“你抿嘴的样子像在躲镜头,以前可不是这样。”
一、从“拖一天是一天”到“必须治”:我被缺牙“逼”进了医院
缺牙这事,我拖了整整两年。更初觉得“不疼不痒,补不补都行”,后来发现右边牙齿越磨越薄,吃冰的会酸;再后来照镜子,左边牙槽骨明显凹下去,法令纹都深了。发小是牙医助理,直接戳破我:“你这不是省,是给未来埋雷——牙槽骨吸收了,以后种牙成本更高。”
我开始在小红书、知乎翻“西安种牙攻略”。有人说某连锁机构广告多但医生流动大,有人吐槽社区诊所设备旧,还有网友分享在未央区一家叫“欢泰口腔”的经历:“医生会把片子里的问题一张张指给你看,不像别的地方三句话推销套餐。”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约了欢泰的面诊。推开玻璃门,前台小姐姐递来温热的柠檬水,候诊区摆着儿童绘本和小玩具——后来才知道,这是考虑到带娃来看牙的家长。墙上挂着医生的资质证书,张楠医生的简介写着“12年种植经验,擅长复杂骨增量”,旁边还贴着患者送的锦旗,写着“种牙如绣花,仁心暖患者”。
二、术前:从“忐忑”到“安心”,原来医生的“啰嗦”是种安心感
张医生没急着推销,先让我拍了CBCT。片子出来时,他搬了把椅子坐我旁边,用触控笔在屏幕上划:“你看,这里是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只有8mm(正常要10mm以上),得先做骨增量手术,相当于给‘种子’铺好‘土壤’。”
我紧张得手指绞着衣角:“骨增量疼吗?要等多久?”他顿了顿:“打麻药时像被蚊子叮,手术过程没感觉。术后可能有点肿,但比拔牙轻。骨粉和自体骨结合需要3-4个月,这期间你正常吃饭,就是别用这边咬硬东西。”
我又问:“种体选哪个?进口的是不是一定好?”他翻开一本病例册:“这是去年给65岁阿姨做的allon4,用的是韩国登腾,现在啃玉米没问题;这是28岁姑娘,选的瑞士ITI,她对精度要求高。材料没有肯定好坏,看你的预算和骨质条件。”
那天聊了快1小时,我记了半页笔记——不是因为可靠术语多,是张医生总说“你这样理解对吗?”“还有哪里不清楚?”。回家路上,我发消息给发小:“这医生不像卖东西的,倒像帮我挑合适工具的朋友。”
三、术中:“小切口”操作比想象中温柔,原来治牙也能“不遭罪”
手术约在两周后。术前一天,护士特意打电话提醒:“别空腹,早餐吃点清淡的;术前20分钟用氯己定漱口水含30秒。”
进手术室前,我攥着护士的手发抖。张医生举着消毒后的器械说:“你看,这个是扩孔钻,比牙签粗点;这个是植体,和你牙槽骨弧度刚好匹配。” 麻醉师在牙龈上涂了点凝胶:“先表麻,等会扎针没那么疼。” 果然,打麻药时像被轻轻掐了一下,3分钟后,左下半边脸“木木的,像敷了热毛巾”。
张医生用手术刀划了个1cm左右的“小切口”(不是我想象中“大开口”),接着用工具小心剥离牙龈。我能听见细微的“滋滋”声(后来知道是超声骨刀在切割),但一点不疼。“骨粉放好了,现在盖膜。”他轻声说,“膜是可吸收的,不用拆线。” 然后缝了两针,整个过程40分钟,比我洗牙还快。
下台时,护士给我冰袋:“敷20分钟歇5分钟,今晚别侧着睡压到伤口。” 我摸了摸脸,肿得像塞了颗小橄榄,但能接受——毕竟术前刷到网友说“种牙后脸肿成猪头”,我还做好了请假一周的准备。
四、术后:从“小心翼翼”到“大胆吃喝”,每一步都有“后盾”
当天晚上,我喝了碗南瓜粥。睡前,手机弹出张医生的消息:“伤口有点渗血是正常的,别吐口水,咽下去;要是疼得强,吃片布洛芬。” 第二天早起,脸肿到能夹死蚊子,我拍了张自拍发给他,他秒回:“比预期轻,明天来换次药,给你开点消肿的药。”
换药时,护士用生理盐水冲了冲伤口:“修养得不错,线结没红肿。” 一周后拆线,张医生用镊子轻轻一拉:“看,牙龈愈合得像没动过刀。” 我对着镜子看,切口已经长平,只剩淡淡的粉印子。
3个月后,骨增量成功。戴种植体那天,张医生边拧螺丝边说:“扭矩值35Ncm,刚好达到骨结合的更佳力度。” 又过了1个月,牙冠做好了。我咬了咬咬合纸,张医生调整了三次:“现在上下牙接触点均匀,吃饭不会硌到。”
现在,我能啃苹果、咬排骨,甚至和同事比赛吃核桃——左边牙齿“存在感”越来越弱,反倒是右边总被我“冷落”。上周家庭聚餐,我妈盯着我笑:“你更近咋老咧嘴?小时候拍照还躲镜头呢。” 我举着啃了一半的脆枣说:“妈,我这牙现在比真牙还结实!”
五、对比朋友的经历,我才懂“选对医生”有多重要
发小的大学同学去年在另一家机构种牙。她跟我说:“手术前医生只让拍了曲面断层片,没做CT,结果植体偏了,后来重新种;术后感染发烧,挂了3天吊瓶;现在咬东西还有点酸,医生说‘慢慢适应’。”
我听着直咂舌——这不就是我术前更担心的吗?张医生说:“种牙像盖楼,CT是‘地基图纸’,没图纸就开工,风险肯定大。感染大多是消毒不深入或术后护理没交代清楚。” 欢泰的手术室是负压消毒,器械都是一人一用一灭菌;术后护士会发“护理手册”,里面连“用哪边睡觉”“漱口水怎么含”都写得明明白白。
六、写在然后:治牙不是“花钱买罪受”,是给生活“松绑”
这300天,我从“吃饭躲着人”到“笑着啃脆枣”,从“拍照抿嘴唇”到“发朋友圈只修背景”。有人问我:“种牙贵吗?” 我想说:“贵的不是手术费,是拖到牙槽骨吸收的后悔;是不敢大笑的自卑;是一边吃饭一边担心脸歪的焦虑。”
如果你也在为缺牙、牙歪纠结,真的可以去欢泰看看。不用急着做决定,先和医生聊聊——好的医生不会用“再不种就晚了”吓唬你,而是把问题掰开揉碎,让你明明白白做选择。
想了解更多治牙细节?戳页面下方“在线询问”,还能预约张楠医生的面诊号哦~ 毕竟,能笑着吃饭的日子,早一天都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