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安康石泉雅美口腔种牙180天,我终于敢啃玉米了!
一口烂牙让我躲了三年
近段日子整理手机相册,翻到去年生日照——嘴抿得像条线,连切蛋糕都只敢用叉子戳。不为别的,左下后槽牙空了三年,啃苹果漏风,吃排骨塞肉,笑起来总忍不住捂嘴。直到前同事小周拍着胸脯说“石泉雅美口腔的李医生,种牙技术绝了”,我才咬咬牙,请了半天假去探探。
术前:从抗拒到安心的48小时
诊所位置挺好找,就在向阳路中段,门头挂着淡蓝色灯箱,比我想象中亲切。推开门是淡淡消毒水味,前台小姑娘笑着递温热水:“姐先填个问卷,王医生马上来。”填到“牙齿问题持续多久”时,笔尖顿了顿——三年前吃螃蟹硌掉半颗牙,怕疼一直拖着,现在邻牙都歪了。
王医生穿白大褂,头发盘得利落,看我攥着问卷的手直抖,先递了面小镜子:“你看,这颗牙缺着,两边的牙都往中间倒了,再拖下去咬合会更乱。”说完调电脑给我看CT片,黑色牙槽骨里有个明显缺口:“牙槽骨条件还不错,种颗国产植体就行,价格比进口的省一半。”
我犹豫:“种牙疼吗?”她笑:“打麻药像被蚊子叮,手术时就感觉有东西在敲,不疼的。”转头叫护士拿了本病例册,翻到一页:“这是上个月张叔的,和你情况差不多,现在吃核桃都没问题。”病例上贴着对比图,缺牙区鼓出个小牙冠,和真牙颜色几乎一样。
回家和老公商量,他翻出小周聊天记录:“她说李医生手术时一直和她说话,分散注意力。”又刷到大众点评,有个评论写“雅美口腔的护士会提前给冰袋,术后脸没肿”。想想三年来吃软饭的日子,咬咬牙:“约下周三上午九点。”
术中:28分钟,比补牙还快
手术当天特意穿宽松毛衣,进门护士给了双软底拖鞋。王医生让我躺牙椅,调暗灯光:“先拍个定位片,确保植体位置准。”躺平时闻到护士手上的护手霜味,是清淡的柠檬香——后来才知道,这是诊所特意选的,怕消毒水味让患者紧张。
打麻药时,王医生捏着我手腕:“有点胀,数到五就好。”头一针在牙龈外侧,第二针在内侧,确实像蚊子咬。等了五分钟,她用探针戳我牙龈:“有感觉吗?”我摇头,她笑:“那开始了啊。”
器械声响起时,我攥紧椅边。王医生察觉了,轻声说:“你听,这是扩孔钻,在给植体腾位置呢。”接着是“咔嗒”一声:“植体放进去了,现在要拧愈合基台。”我盯着头牌的卡通贴纸——一只戴护士帽的兔子——突然觉得,原来种牙不是想象中开膛破肚。
“好了。”王医生擦我嘴角的口水:“总共28分钟,比你补牙还快吧?”镜子里,缺牙区鼓着个金属小帽子,像颗没长出来的牙。护士递来冰袋:“咬半小时棉卷,冰袋敷脸,一次15分钟,别冻伤了。”
术后:从喝粥到啃玉米的180天
当天晚上,脸肿得像发面馒头,老公煮了南瓜粥,我用右边牙小口抿。睡前翻王医生发的注意事项:“24小时不刷牙,用漱口水;三天内别吃热的;一周后来拆线。”手机响,是王医生发来的消息:“脸肿是正常的,明天更肿,后天开始消,有问题随时联系。”
第七天拆线,王医生用镊子轻轻一夹,线就抽出来了:“愈合得不错,没发炎。”摸我肿过的地方:“还有点硬,慢慢会软。”三个月后拍CT,她说:“骨结合得非常好,下周来戴牙冠。”
戴牙冠那天,王医生举着两个色板:“选偏白还是自然?”我指了自然色:“和真牙别差太多。”牙冠套上时“咔”一声,她用咬合纸检查:“咬咬看,有没有高的地方?”我咬了咬:“左边有点硌。”她拿磨头修了两下,再咬——和真牙一样服帖。
现在术后半年,上周啃玉米,老公突然说:“你较近笑起来不捂嘴了。”我愣了下,镜子里的自己,牙齿整整齐齐,那个空了三年的位置,终于有了“家人”。
对比:朋友的经历让我更庆幸
前阵子和小周吃饭,她扒拉着粥叹气:“我在别的诊所种的,术后肿了五天,现在咬合还有点高。”我问:“医生没给调?”她摇头:“说再适应适应。”想起王医生每次复诊都拿咬合纸一点点磨,突然觉得,选对医生真的太重要。
另一个同事去年种牙,花了一万二,我这颗才七千。她问:“国产植体靠谱吗?”我指了指CT片:“王医生说现在国产技术和进口差不太多,关键看医生手法。”她盯着我啃鸡爪子的样子,默默掏出手机:“把雅美口腔地址推我。”
写在然后:看牙不是洪水猛兽
以前总觉得“种牙”是大事,要跑西安、去大医院。可在石泉雅美口腔,王医生会蹲下来和你平视说话,护士会记住你爱喝温水,术后三天还会打电话问“肿消了没”。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比“出色”“小创口”更让人安心。
想了解更多看牙细节?戳评论区置顶链接就能了解王医生团队啦~ 毕竟,能大大方方笑出来的日子,谁不想早点拥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