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覆合导致下巴后缩怎么办?医生推荐这3种矫正方式,不仅排齐牙齿,还能重塑面部比例!

口腔整形2025-10-25 10:03

明明下颌后缩***,却总被说‘下巴像被门夹了’”“拍照永远不敢侧脸,因为下巴线条模糊得像被PS液化过”——这些成年人的容貌焦虑,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被忽视的口腔问题:深覆合合并下巴后缩。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深覆合发生率高达35%,其中约60%伴随不同程度的下巴后缩,但主动就医矫正者不足10%。许多人误以为“成年后骨骼定型,矫正无效”,却不知通过科学的正畸方案,仍能实现咬合健康与面部轮廓的双重改善。

深覆合跟深覆盖对比图示

一、深覆合与下巴后缩

一场“咬合失衡”引发的连锁反应

1.1 深覆合的“解剖学密码”:上牙过度覆盖下牙

深覆合(Overbite)是指上颌前牙垂直向覆盖下颌前牙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上牙切缘覆盖下牙切缘1/3以上)。其成因复杂,包括:

遗传因素:父母存在深覆合,子女患病风险增加;

不良口腔习惯:长期口呼吸、吮指、吐舌等导致牙齿异常移动;

颌骨发育异常: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

1.2 下巴后缩的“视觉陷阱”:从咬合到面型的连锁改变

当下颌骨发育不足或上颌骨过度前突时,深覆合会进一步加剧下巴后缩的视觉结果。这种“咬合-骨骼-软组织”的连锁反应表现为:

面部比例失调:侧貌呈“凸面型”,颏部软组织后缩;

咀嚼功能受限:前牙过度磨损,后牙咬合接触减少;

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受力不均,引发弹响或疼痛。

临床实例:30岁患者陈女士,矫正前深覆合Ⅲ度,下巴后缩明显,侧貌扁平。经头颅侧位片测量,其上颌前突度(SNA角)达85°,下颌后缩度(SNB角)仅72°。通过系统矫正,不仅排齐牙齿,更重塑了面部比例。

牙齿深覆合展示对比

二、医生推荐的3种矫正方式:从牙齿到骨骼的更准一些干预

2.1 隐适美隐形矫正:无托槽时代的“隐形革命”

适用人群:轻中度深覆合合并下巴后缩,对美观要求高的成年人。

技术原理:

三维控根:通过SmartStage算法,分阶段控制牙齿移动,避免传统托槽的“盲区”;

垂直向控制:针对深覆合患者,设计压低后牙、前导下颌的附件,逐步打开咬合;

舒适度高:无托槽摩擦,减少口腔溃疡风险。

典型方案:

拔牙设计:对牙列拥挤者,拔除上颌4号牙、下颌5号牙,为内收前牙提供空间;

附件设计:上颌前牙区粘贴矩形附件,增强控根能力;下颌后牙区粘贴优化旋转附件,辅助压低;

阶段目标:

头一阶段:排齐整平牙列,压低后牙,打开咬合;

第二阶段:内收上颌前牙,前导下颌,建立中性咬合;

第三阶段:精细调整,优化笑线与面部比例。

矫正结果:临床数据显示,隐适美矫正后,前牙内收平均达4-6mm,下巴颏部前移3-5mm,侧貌从“凸面型”变为“直面型”,咬合关系稳定率达92%。

深覆合牙齿突出卡通示意图

2.2 舌侧隐形矫正:更准一些控制的“隐形利器”

适用人群:中重度深覆合合并下巴后缩,尤其适合骨性畸形患者。

技术原理:

完全隐形:托槽粘贴于牙齿舌侧,从外部不可见;

三维控根:通过个性化托槽设计,实现牙齿的转矩、倾斜、移动更准一些控制;

适应症广:尤其适合复杂病例,如重度骨性深覆合。

典型方案:

托槽定制:采用3D打印个性化舌侧托槽,根据牙齿形态与移动路径设计;

支抗控制:在上颌后牙区植入支抗钉,辅助压低后牙、前导下颌;

阶段目标:

初始阶段:排齐牙列,建立后牙支抗;

中期阶段:压低上颌后牙,前导下颌,改善骨性关系;

精细阶段:调整咬合,优化面部比例。

矫正结果:研究显示,舌侧矫正后,下颌前移平均达5-7mm,颏部形态改善显著,侧貌从“月牙脸”变为“卵圆形脸”,咬合关系稳定率达90%。

牙齿深覆合卡通图

2.3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畸形的“理想解决方案”

适用人群:重度骨性深覆合合并下巴后缩,成年患者。

技术原理:

术前正畸:通过1-2年牙齿去代偿正畸,消除牙齿倾斜,为手术创造条件;

正颌手术: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或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调整颌骨位置;

术后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巩固手术结果。

典型方案:

手术设计:通过CBCT三维影像模拟手术,确定截骨量与移动方向;

术中操作:全麻下进行,截骨后用钛板固定;

术后护理:颌间固定4-6周,流质饮食2个月,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矫正结果:临床跟踪显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面部比例显著改善,侧貌从“重度凸面型”变为“协调直面型”,咬合功能改善率达98%。

深覆合矫正前后脸型对比图

三、矫正后的“长期维护”:比矫正本身更重要!

3.1 保持器:矫正结果的“定海神针”

矫正完成后,需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常见类型包括:

透明保持器:美观舒适,适合前6个月全天佩戴;

哈雷保持器:可调节,适合后6个月夜间佩戴;

固定舌侧丝:粘接在牙齿内侧,适合自律性差的患者。

数据:未坚持佩戴保持器的患者,3年内复发率高达65%,而严格佩戴者复发率不足10%。

3.2 口腔卫生:矫正期间的“生命线”

矫正期间,托槽或牙套易滞留食物残渣,增加龋齿和牙龈炎风险。维护要点包括:

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3分钟;

牙线/冲牙器:每日清洁牙缝,避免邻面龋;

漱口水: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每日2次,抑制菌斑。

3.3 定期复诊:治疗进度的“监控器”

矫正期间需每4-6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情况调整弓丝或牙套。若出现托槽脱落、牙套破损等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生处理,避免影响矫正进度。

深覆合矫正前后脸型对比图示

四、医师建议:矫正前必做的“三件事”

4.1 齐全口腔检查:排除“隐形雷区”

矫正前需进行X光片(全景片、侧位片)、CBCT(三维影像)检查,评估牙周健康、颞下颌关节功能及骨量。若存在牙周炎、关节盘移位等问题,需先治疗再矫正。

4.2 选择正规机构:拒绝“低价陷阱”

矫正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需选择具备正畸专科资质的医生。可通过我国口腔医学会官网查询医生资质,避免选择“美容院”“工作室”等非正规机构。

4.3 心理准备:矫正是一场“持久战”

矫正期间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敏感、口腔溃疡等不适,需保持耐心。可通过加入正畸社群、与医生保持沟通等方式缓解焦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