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是不是必须做根管?“医生,我这牙疼得半边脸都肿了,是不是得做根管啊?”上周三,28岁的程序员小李捂着腮帮子冲进诊所,眼镜片上还沾着熬夜加班的咖啡渍。他不是头一个这么问的——据统计,65%的牙疼患者首诊都会抛出这个问题,可答案真没这么简单!
一、疼得直打滚?先看“疼法”再下结论!
上周五,35岁的宝妈王女士抱着5岁的女儿冲进诊室:“医生快看看!孩子昨晚疼得直哭,是不是得做根管?”我让孩子张嘴一看——右上后牙有个小龋洞,冷热刺激后疼了10秒就缓解了。
“这是典型的深龋未穿髓,暂时不用根管。”我边说边用探针轻点牙面,孩子没躲,说明牙髓还有活力。这种可复性牙髓炎,通过盖髓术就能保住活髓,何必让5岁娃遭根管治疗的罪?
牙医的“疼法”判断表:
闪电样刺痛:冷热刺激后10秒内缓解,可能是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
钝痛伴肿胀:牙龈红肿、咬合痛,多是牙周炎或根尖周炎
夜间痛醒:平躺时疼痛加剧,提示牙髓炎已进入不可逆阶段
跳痛放射:疼痛向耳颞部放射,可能是急性根尖脓肿
去年接诊的23岁留学生小张,就是被“夜间痛醒”折磨了3天,X光片显示牙髓腔已钙化,根尖周还有低密度影,这才必须做根管。
二、牙洞深到“见红”?这个“红”决定生死!
“医生,我这牙洞都能塞进一颗绿豆了,是不是得杀神经?”上周二,42岁的厨师老陈指着右下后牙问我。我拿口镜一照——龋洞深达牙本质深层,但探针未穿透髓腔,牙髓活力测试还有反应。
“您这属于深龋近髓,先做间接盖髓术。”我边说边用氢氧化钙垫底,再分层充填树脂。3个月后复查,牙髓活力正常,老陈直呼“躲过一劫”。
牙洞的“生死线”:
浅龋:仅伤及牙釉质,补牙即可(费用300-500元起)
中龋:波及牙本质浅层,备洞后充填(费用500-800元起)
深龋近髓:牙本质深层未穿髓,间接盖髓术(费用800-1200元起)
穿髓点:牙髓暴露,必须根管治疗(单根管费用800-1500元起,多根管另计)
上周接诊的18岁高中生小美,就是被“穿髓点”坑惨了——她之前在小区诊所补牙,医生没发现0.5mm的穿髓点,结果3个月后发展成急性牙髓炎,后来还是做了根管。
三、拍片看到“黑影”?这个“影”藏着大秘密!
“医生,我这牙片上有个黑圈,是不是根尖炎?”上周四,55岁的退休教师赵阿姨拿着X光片问我。我指着片子上右下后牙根尖的低密度影说:“您这确实是慢性根尖周炎,但还得看牙髓活力。”
测试后发现,患牙对冷热无反应,电活力测试数值为0——典型的牙髓坏死。“这种情况必须做根管,否则炎症会扩散到颌骨。”我边解释边制定治疗方案:根管预备+超声荡洗+热牙胶充填,然后做全冠修复。
X光片的“黑影密码”:
根尖透射影:直径<2mm可能是愈合期,>2mm提示根尖周炎
牙髓腔钙化:髓腔变窄,提示牙髓慢性坏死
根管内高密度影:可能是根充材料超填或牙结石
牙周膜增宽:结合叩痛判断是否为急性根尖脓肿
去年有位患者,X光片显示根尖有0.8mm透射影,但牙髓活力正常,我建议观察3个月后再决定是否根管。结果3个月后透射影消失,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四、根管治疗不是“无所不能药”,这些坑你得避开!
“医生,我朋友说根管治疗后牙齿会变脆,是真的吗?”上周六,26岁的白领小周问我。我拿起模型比划:“牙髓就像牙齿的‘营养师’,去掉后牙齿确实会变脆,所以根管后必须做冠修复。”
根管治疗的“隐形账单”:
基础费用:单根管800-1500元起,双根管1200-2000元起,三根管1500-2500元起
附加费用:显微根管+500-1000元起,热牙胶充填+300-800元起,全冠修复1500-5000元起
风险成本:2%-5%的概率出现根管侧穿、器械分离等并发症
去年有位患者,为了省300元起没做热牙胶充填,结果3个月后根尖又发炎,后来多花了2000元起重新治疗。
五、牙疼自救指南:这3件事比问“是否根管”更重要!
24小时黄金期:冷热刺激痛持续<1分钟,立即用含氟牙膏+软毛牙刷清洁,避免用患侧咀嚼
48小时危险期:出现自发痛或夜间痛,口服布洛芬(200mg/次)+甲硝唑(0.4g/次),每日3次
72小时生死线:疼痛放射至耳颞部或伴发热,立即挂口腔急诊,切勿拖延!
上周一,32岁的销售主管李先生就是拖了5天才来,结果从牙髓炎发展成颌面间隙感染,住院花了8000元起才控制住。
然后说句大实话:牙疼就像火灾警报,根管治疗是“消防车”,但更好的策略是“防火”——每年洗牙1-2次,用含氟牙膏,少吃甜食,定期检查。毕竟,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原装牙齿的“耐用度”!
您有过被“根管治疗”支配的恐惧吗?或者您对牙疼自救有什么独门秘籍?欢迎在评论区唠唠,说不定您的经验能救别人一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