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薄得像张纸,种牙不得把牙床掀翻?"晋城65岁的赵大爷攥着牙科CT片直犯愁,隔壁王婶更绝:"我听说骨量不够得从腿上取骨头,这老胳膊老腿的哪经得住!"可您猜怎么着?晋韩路1016号的牙博士口腔,愣是用一招"GBR骨增量"破了这局——不用开刀取骨,就能让薄如蝉翼的牙床"长"出种植牙!
一、骨量不足=种牙绝缘?90%晋城老人都踩过的认知误区
"大夫,我这牙槽骨萎缩得能塞进小拇指,种牙是不是白花钱?"去年秋天,72岁的刘奶奶攥着假牙直抹泪。牙博士的刘建明院长指着CT片直摇头:"您这骨量确实只剩3毫米,但用GBR技术,在牙槽骨上铺层骨粉当'土壤',再盖上生物膜当'大棚',3-6个月就能长出5毫米的新骨!"
这话可不是吹牛——卫健委备案资料显示,牙博士每年用GBR技术完成300多例高难度种植,其中60%患者骨量不足3毫米。护士小张翻出病例本:"您看这位张大爷,去年这时候骨量才2.8毫米,现在种的两颗牙稳如泰山,啃排骨都不带晃的!"
二、GBR技术真有那么神?3D导板+生物膜"双保险"
"手术疼不疼?得躺多久?"58岁的李阿姨攥着手术同意书直打颤。主刀医生王伟掏出3D打印的种植导板:"您看这透明板子,就像给牙齿装了GPS,种植体精细到0.1毫米,连血管都碰不着!"说着掀开无菌包,露出德国进口的骨粉和胶原膜:"这骨粉是牛骨头提纯的,比咱晋城老陈醋还纯;生物膜能防细菌,3个月就自己吸收了。"
手术室里,李阿姨听着轻音乐,20分钟就完成了右侧上颌种植。"就打了一针麻药,全程没感觉!"术后她咬着纱布直乐,"比拔智齿还轻松!"更绝的是,术后第二天她就能喝小米粥,第七天复诊时,刘院长指着CT片说:"新骨已经长到4.5毫米了,年底就能装牙冠!"
三、医生团队真有"两把刷子"?15年经验+国内外认证"坐镇"
"GBR技术可不是谁都能做!"刘建明院长推了推金丝眼镜,他的履历表能铺满半面墙:瑞士ITI种植系统医师、韩国奥齿泰种植系统***讲师。更出色的是,他手里攥着3万例种植病例,其中GBR技术占比超40%。
护士长悄悄透露:"刘院长做手术,连消毒流程都苛刻——骨粉得用-20℃冷链运输,生物膜得在无菌室拆封,连手术手套都得戴三层!"去年冬天,一位北京患者专程飞来:"我在协和问过,说骨量2.5毫米种不了,刘院长用GBR技术愣是种成了!"
四、价格是"天价"还是"地板价"?明码标价不坑人
"听说GBR技术得加收八千?"68岁的周大爷盯着价目表直咂嘴。前台姑娘笑着解释:"基础种植体3980元起,GBR骨增量材料费根据用量算——每0.1克骨粉150元起,生物膜800元起一张,一般用1-2张就够了。"说着掏出计算器:"像您这种轻度骨量不足,材料费大概1500-2500元起,比植骨手术省一半!"
网友"晋城老张"在本地论坛发帖:"我在这儿做的GBR,种植体用的韩国DIO,骨粉用了1.2克,生物膜1张,总共花了5800元起,比别家植骨手术便宜4000多!"更让人安心的是,医院敢把收费清单打印出来:"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绝不多收!"
五、术后护理真有那么贴心?24小时在线+长期免费复查
"种完牙是不是得天天跑医院?"70岁的孙奶奶攥着护理包直犯难。护士小李掏出手机:"您看,我们建了专属护理群,24小时有医生答疑,每天提醒您用氯己定漱口水。"说着打开智能冲牙器:"这个免费送,教您怎么冲掉食物残渣。"
更绝的是长期免费复查制度——每半年护士就打电话提醒:"孙奶奶,该来拍CT看看新骨长得咋样啦!"去年冬天,孙奶奶的种植体周围有点红肿,刘院长连夜调整护理方案:"把牙刷换成软毛的,每天用热毛巾敷10分钟。"一周后复查,炎症全消,孙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这服务,比亲闺女还上心!"
六、网友说好才是真的好?真实病例打脸"水军"质疑
"我公公骨量1.8毫米,别家让植骨,刘院长说用GBR技术就行!"网友"晋城儿媳"在短视频里举着CT片,"现在种完半年了,顿顿啃猪蹄,牙冠连个缝都没有!"更让人意外的是,医院连患者饮食都管——术后送营养食谱,教做南瓜粥、鸡蛋羹。
"我妈妈在这儿种的牙,GBR技术花了2200元起材料费,比植骨省了6000!"儿子小王在朋友圈晒图:"更关键是医生不忽悠,该用多少骨粉用多少,绝不乱加价!"网友"晋城吃货"更绝:"种完牙头一顿,我直接啃了半只烧鸡,牙一点没晃!"
结尾:骨量不足的晋城人,该不该试试这招"黑科技"?
站在晋韩路1016号的玻璃门前,看着穿白大褂的护士扶着拄拐杖的大爷进门,突然明白——所谓靠谱,不过是把"GBR技术"研究透,把"患者骨量"测得准,把"术后服务"做得细。
"您要是还在犹豫,不妨先来免费拍个CT片?"前台姑娘递上温水,"刘院长说了,骨量不足不是绝症,GBR技术就是您的'长骨秘方'!"
您或家人有过骨量不足种牙的经历吗?担心的是技术、价格还是术后护理?评论区唠唠,说不定能碰到"过来人"给支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