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条件差能种牙吗?成都贝臣行勇军种植技术,不用植骨也能种,亲测有效

口腔整形2025-09-28 16:28

 "牙槽骨薄得像纸片,是不是只能戴假牙啃豆腐?" "缺牙十年,牙槽骨都被'啃'没了,种牙还有救吗?" 近期收到不少粉丝私信,全是被牙槽骨条件差困住的"种牙难民"。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牙槽骨差到底能不能种牙?成都贝臣口腔的行勇军又是怎么做到"不用植骨也能种"的?

成都贝臣口腔室内环境

一、牙槽骨差≠判死刑,但得先过这三关

"种牙就像种树,土不够硬、地不够深,树根扎不稳。" 这句话道出了牙槽骨对种植牙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不知道,牙槽骨差分三种情况,处理方式大不同:

骨密度低:像被水泡过的海绵,这种骨头需要等3-6个月自然修复,或者通过"骨粉填充术"把海绵变硬石。行勇军遇到过58岁阿姨,拔牙后骨密度只有正常值的60%,通过注射生物活性骨粉,3个月后骨密度修养到能种牙的标准。

骨高度不足:正常牙槽骨要有8mm以上高度,但有些人只剩5mm。这时候行医生会用"上颌窦提升术",就像给房子加层地下室,把种植体"垫高"到合适位置。去年有位70岁爷爷,上颌骨高度只剩4mm,行医生通过小创口提升术,成功种入4颗植体。

骨宽度太窄:前牙区常见问题,牙槽骨比较窄处不足3mm。传统方案要"劈开骨头"植骨,但行医生用3D导板技术,能精细找到骨量比较充足的"黄金位点"。有位28岁姑娘,前牙区骨宽仅4.2mm,行医生用超细植体(直径3.3mm)配合动态导航,实现"不植骨即刻种植"。

成都贝臣口腔治疗区图

二、行勇军的"无植骨种植术",到底神在哪?

在成都贝臣口腔,行勇军的诊室墙上挂满"骨量不足种植成功病例"。他创新的"三维精细种植体系",把复杂手术变成"拼乐高":

头一招:CT扫描+AI建模,把骨头"看透"

用德国卡瓦CBCT机做三维扫描,能清晰看到骨头里的神经管、血管走向。行医生举个例子:"就像看透一张X光片,知道哪里能下钻,哪里要绕行。" 有位患者牙槽骨里有条细小神经,传统手术容易损伤,行医生通过AI模拟避开神经,术后零麻木感。

第二招:动态导航,像打游戏一样种牙

手术时戴着AR眼镜,屏幕上实时显示钻头位置和骨头深度。行医生比喻:"就像玩《手术刀》游戏,但这次是真刀真枪。" 有次给恐惧症患者种牙,患者看着屏幕说:"医生,我感觉你在我嘴里建高楼!"

第三招:超细植体+生物活性涂层,让骨头主动"抱"住种植体

行医生用的植体比较细仅3.3mm,表面有纳米级凹槽,能促进骨细胞生长。有位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骨结合度达92%,远超常规植体的75%。

成都贝臣口腔大厅

三、亲测病例:不用植骨,种牙也能"稳如泰山"

42岁的李女士是典型"骨量差选手":缺牙8年,前牙区骨宽4.5mm,骨高度6mm,多家医院建议植骨。在贝臣口腔,行医生用"3D导板+超细植体"方案:

术前:CT扫描发现右侧骨量稍多,行医生调整角度,把植体"斜着"种入,利用斜向力分散压力。

术中:用动态导航避开唇侧神经,10分钟完成种植,出血量不到5ml。

术后:即刻戴上临时牙冠,当天就能啃苹果。"比戴活动假牙舒服100倍!" 李女士现在逢人就说。

更神奇的是65岁的张大爷,全口无牙颌且牙槽骨严峻吸收。行医生采用"All-on-4"技术,仅用4颗植体支撑12颗牙,术后24小时就能吃软饭。"现在嚼排骨都不怕,比年轻时牙口还好!"

成都贝臣口腔现场图

四、种牙前必看:这四个坑千万别踩

盲目追求"即种即用":行医生强调:"骨量差的患者,强行即刻种植就像在沙滩上盖楼。" 必须通过CT评估骨愈合能力。

忽视牙周治疗:有位患者牙周袋深度达6mm,行医生坚持先做牙周治疗,3个月后骨吸收停止,才进行种植。"牙周是地基,地基不稳,楼再高也塌。"

选择"无所不能方案":行医生比较反感"所有患者都用同一种植体"的做法。"就像买鞋,35码脚非要穿40码,能舒服吗?"

术后护理"放飞自我":有位患者术后天天啃骨头,导致种植体周围炎。行医生提醒:"前3个月要当'熊猫'养,软食、漱口水、定期复查缺一不可。"

成都贝臣口腔大厅图

五、种牙不是"一锤子买卖",选对医生比选贵植体更重要

在贝臣口腔,行勇军的"长期维护制"让很多患者安心:术后1年免费复查,5年内种植体脱落免费重做,长期提供牙周护理指导。有位患者种牙8年后植体松动,行医生免费更换新植体,还倒贴交通费。"医生比亲儿子还上心!" 这位患者现在成了行医生的"活广告"。

成都贝臣口腔医院前台示意图

"种牙就像谈恋爱,要找对'对象'更要'门当户对'。" 行勇军常说。对于牙槽骨条件差的患者,与其纠结"能不能种",不如找个懂你骨头的医生——毕竟,在骨头里"盖房子",可不是谁都能干好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