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牙槽骨种植实录:登腾5.5mm短植体拯救缺牙危机!

口腔整形2025-06-05 14:18

超薄牙槽骨种植实录:

一、缺牙困境:超薄牙槽骨患者的隐痛

“缺牙十年,每次张嘴都像在展示‘年轮’。”35岁的李女士因牙周病导致上颌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仅剩4.5mm,传统种植体因长度不足无法植入。这种因牙槽骨萎缩导致的种植难题,在临床中占比高达30%。

缺失多颗牙

超薄牙槽骨患者常面临三重困境:

传统种植体适配性差:常规种植体长度普遍在8mm以上,而牙槽骨高度不足6mm时,强行植入易穿透上颌窦或损伤神经管;

骨增量手术风险高:植骨手术需额外植入人工骨粉,术后感染率增加20%,且需等待6个月骨愈合期;

美学修复难度大:前牙区牙龈退缩后,传统种植体易暴露金属基台,形成“金属灰线”。

各种型号的种植体

二、技术突破:登腾5.5mm短植体的“精细适配”逻辑

韩国登腾公司研发的SuperLine短植体,以5.5mm超短设计破解了这一难题。其技术亮点体现在三大维度:

1. 解剖学适配

颈部内收设计:顶部1.5mm光滑颈部减少牙龈压迫,避免术后牙龈退缩;

双螺纹自攻性:在5.5mm长度内实现双螺纹分布,提升初期稳定性,适用于D3/D4类松质骨。

2. 骨整合效率

SLA表面处理:通过大颗粒喷砂+酸蚀技术,将种植体表面粗糙度提升至Ra2.5μm,骨结合速度较传统种植体提升40%;

平台转移设计:基台直径比种植体小0.5mm,引导骨组织向种植体颈部生长,减少边缘骨吸收。

3. 临床验证数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24年追踪数据显示,使用登腾短植体的患者中,92%在术后3个月实现骨结合,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海对比研究显示,该植体在超薄牙槽骨中的5年存活率达96.7%,与常规种植体无显著差异。

植骨示意图内部解剖卡通示意图

三、手术实录:从“不可能”到“无痕修复”

患者档案:王先生,42岁,左下后牙缺失8年,CT显示牙槽骨高度5.2mm,骨密度D3类。

1. 智能化术前设计

通过CBCT三维建模,模拟种植体植入路径,避开下牙槽神经管;

3D打印种植导板,实现小创口精细定位,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

2. 手术关键步骤

切口设计:采用环形切口,需要切开3mm牙龈组织;

逐级备洞:使用直径3.5mm、4.0mm扩孔钻,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降温;

扭矩植入:以35N·cm扭矩旋入登腾5.5mm短植体,植入深度达骨面下5.3mm。

3. 术后即刻结果

术后X光片显示植体完全位于骨内,无穿孔风险;

患者反馈:“麻药过后仅轻微胀痛,当天就喝了南瓜粥。”

牙科植骨示意图

四、长期追踪:超薄牙槽骨种植的“持久战”

术后1年复查数据显示:

骨水平稳定:边缘骨吸收量平均0.3mm,远低于海内外标准1.5mm;

咀嚼功能改善:咬合力达天然牙的85%,可正常食用坚果、排骨;

美学满意度:牙龈乳头高度改善至邻牙的90%,无“黑三角”现象。

五、患者心声:从“将就”到“讲究”的转变

“以前戴活动假牙,吃饭总担心掉出来,现在终于能啃苹果了!”李女士术后半年在社交平台分享道。超薄牙槽骨种植不仅解决了功能需求,更重塑了患者的社交自信。

技术启示:登腾5.5mm短植体的成功,标志着种植牙技术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跨越。未来,随着3D打印定制种植体、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的普及,缺牙修复将进入“毫米级精细医疗”时代。

牙槽骨示意图

当牙槽骨厚度成为种植牙的“生命线”,登腾5.5mm短植体用毫米级的创新,为超薄牙槽骨患者撕开了一道曙光。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让每一颗渴望重生的牙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