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刚经历了一场“牙根大作战”,从术前焦虑到术后改善,全程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今天就把我的亲身经历和干货总结全盘托出,给同样需要拔牙根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一、拔前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心理建设是头一关
我是因为牙齿龋坏重度,牙根残留影响矫正才决定拔的。术前三天,我疯狂刷各种拔牙视频,结果越看越焦虑——有人拔完肿成仓鼠脸,有人麻药过后疼到飙泪。后来医生一句话点醒我:“现在技术成熟,你只要选对医生,剩下的交给特色。”(划重点:选综合医院或靠谱诊所,别贪便宜!)
身体检查不能省
我的术前检查流程:
血压测量:医生要求血压低于140/90mmHg(高血压患者需先控制)
血糖检测:空腹血糖需低于8.8mmol/L(糖尿病患者慎拔)
凝血功能: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避免术后出血不止)
牙片拍摄:CT显示我的牙根呈弯曲状,紧贴神经管,医生提前标记了拔除路径
术前准备清单
饮食:手术前2小时吃了碗热腾腾的馄饨(医生建议吃饱,避免低血糖晕厥)
时间:避开生理期(凝血功能差,易出血)
物品:冰袋、止痛药(布洛芬)、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术后清洁用)
穿搭:穿宽松上衣,方便躺手术椅
二、拔中实录:比想象中“温柔”
打麻药:针尖上的艺术
躺上手术椅时,我的腿在发抖。医生先在牙龈内侧注射麻药,针头刺入的瞬间像被蚂蚁咬了一口,接着半边脸逐渐麻木。我全程紧攥着护士小姐姐的手,她轻声安慰:“别怕,麻药起效后你只会听到‘咔嗒’一声。”(温馨提示:张嘴时用舌头顶住上颚,能缓解下巴脱臼感)
拔牙过程:工具交响曲
我的牙根属于“顽固型”,医生用了三件“神器”:
牙挺:像螺丝刀一样撬动牙根,能听到“咯吱”声(其实不疼,但声音有点瘆人)
牙钳:夹住牙根左右晃动,突然“咔嗒”一声,牙根被拔出(全程不到10秒)
涡轮机:对残留的骨碎片进行打磨(有轻微震动感,但无疼痛)
缝合与止血
由于我的创口较大,医生缝了两针。术后咬住棉球30分钟,吐掉后发现出血量很少(医生夸我凝血功能好)。临走前,医生递给我一张注意事项清单,还画了示意图教我如何冰敷。
三、拔后改善:酸爽与惊喜并存
疼痛管理:冰敷+止痛药
术后2小时:麻药消退后,创口开始隐痛,吞咽时像含了颗核桃
术后6小时:疼痛加剧,吃了一粒布洛芬后缓解
术后24小时:冰敷4次,每次15分钟,肿胀明显消退
饮食攻略:从流食到软食
Day1:冰牛奶、燕麦粥(用吸管喝,避免触碰创口)
Day2:鸡蛋羹、豆腐脑(用小勺送至舌根,减少咀嚼)
Day3:软面条、鱼肉(避开伤口侧咀嚼)
注意事项:血泪教训总结
24小时内不刷牙:用含漱液轻轻含漱(我忍不住刷了一次,结果出血了)
避免吐口水:血凝块易脱落导致干槽症(我全程用纸巾轻拭嘴角)
禁食辛辣:第三天偷吃火锅,结果创口发炎(别学我!)
四、真实感受:拔牙根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疼痛感:打麻药3分痛,拔牙0分痛,术后改善5分痛(可忍受)
心理变化:从“我怕得要死”到“就这?”,全程不到1小时
意外收获:拔牙后脸型变瘦了(医生说是肿胀消退的视觉结果)
然后想说:拔牙根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术前做好检查,术中信任医生,术后严格护理,就能把痛苦降到更低。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勇敢迈出这一步,离健康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