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 73 岁,老话说 “人老牙先老”,这话一点不假。这两年,嘴里的牙齿接二连三地掉,从一开始缺一两颗,到后来吃饭都成了大难题。馒头得掰成小块泡软了吃,苹果只能削成泥,孩子们看我遭罪,说啥都要带我去安假牙,这不,才有了我和长沙嘉和口腔的这段缘分。
起初我心里直打鼓,总听说安假牙又疼又麻烦,万一花了钱还遭罪可咋办?孩子们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对比了好几家医院,拍板带我来了嘉和口腔。一进医院,我这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 —— 大厅敞亮干净,墙上挂着医生的介绍和各种证书,导诊小姑娘说话甜甜的,扶着我就往诊室走,跟自家孙女似的。
给我看诊的是王医生,戴着副眼镜,说话慢悠悠的。他拿着小镜子和探针,仔仔细细检查了我的牙床,一边看还一边给我解释:“阿姨,您这后槽牙掉得太多,前面的牙都有点往空处倾斜了,不过牙槽骨还挺结实,做活动假牙正合适。” 说着,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副假牙模型,“您看,这种局部活动假牙,靠旁边的真牙固定,吃饭、说话都不耽误,晚上摘下来泡泡就能清洁,方便得很。”
确定了方案,接下来就是各种检查。让我惊讶的是那个 CT 机器,往我脑袋上一罩,没两分钟就完事了。王医生拿着片子给我看,连牙床底下的骨头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说这叫智能化检查,能精密设计假牙,比以前老方法强多了。取牙模的时候,护士给我嘴里放了个软软的托盘,还叮嘱我:“阿姨您别紧张,就当咬着棉花糖,坚持一会儿就好。” 别说,这新材料一点不恶心,比我想象中舒服多了。
等假牙的那几天,我天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终于等到试戴那天,刚把假牙往嘴里一放,我就直皱眉头 —— 又沉又硌得慌,说话还漏风。王医生一点不着急,拿着小工具这儿磨磨、那儿调调,边调整边问我感受。来来回回折腾了快一个小时,终于找到合适的位置。“阿姨您试试咬合,看看咬东西顺不顺?” 我咬了咬医用棉卷,嘿,还真比刚才贴合多了!
回家后的头几天,我可太不适应了。假牙总在嘴里打滑,吃面条都能黏下来,急得我直上火。给医院打电话,护士在电话里耐心安慰我:“阿姨,新假牙都得有个适应期,就跟穿新鞋似的,过几天磨合好了就舒服啦!” 还详细教我怎么用专用牙刷清洁假牙,连浸泡用的小药片都给我画了示意图。
现在一晃三个月过去,这副假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好帮手。早上能啃玉米,中午吃红烧肉也不在话下,比较开心的是能和老姐妹们喝茶聊天时大大方方张嘴笑了。上次复诊,王医生又给我仔细检查了一遍,还夸我保养得好。我逢人就说:“长沙嘉和口腔的医生靠谱,护士贴心,安假牙就选这儿,准没错!”